【广州日报】驰援日记|抗击过SARS,临近退休的我依然要做病人的铠甲

2020-02-15

记录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 口腔科黄丽文主管护理师

今年50岁的黄丽文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中年纪最大的护士。作为口腔科主管护理师,她曾冲锋在在17年前抗击SARS的最前线,获得省市奖励,如今又奋战在对抗新冠肺炎的战场,在隔离病房里救死扶伤。 为何要多次主动请缨?黄丽文在日记里讲出心声。

2月8日

在踏上驰援武汉车的前一刻,我拥抱了我的女儿。  2003年我奋战在抗击SARS一线的时候,她才六岁,抗击SARS胜利后,我又隔离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还因此错过了她的小学入学。

这次去武汉支援,她哭了好久,但女儿啊,妈妈在做你的保护伞的同时,也要去成为病人们的铠甲了。

2月9日

在武汉协和医院上的第一个夜班。即使有过穿防护服的经验,可真正穿在身上几个小时后还是会有些力不从心。  双层的口罩加上笨重的防护服,我觉得越来越缺氧,头晕头痛还可以坚持的住,只是胃内容物不停地向上翻涌,我只能硬憋着往下咽,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坚持”。

我深知防护物资很珍贵,所以坚决不能因为呕吐而污染防护服。护目镜起雾起的也很厉害,这对于有点老花的我无疑于雪上加霜。  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我让自己冷静下来,看不见东西,我就充分利用其他的感官,抽血的时候即使看不到血管很难穿刺,但因为有多年的经验和PICC置管的经历,我还是靠触摸找到了血管。

一个夜班下来,防护服不知道被汗水打湿了多少次,可当我看到队员们为我在防护服上写下的“加油”二字时,我觉得特别值得。  下班后,看到口腔科微信群里姐妹们的问候,心里温暖了好多。背后有强大的中山一院,有亲人般贴心的后援团,这一点一滴爱的汇聚变得格外温暖而充满力量,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打的跑“非典”,也定能战胜“新冠肺炎”!到时候,我们会摘下口罩痛痛快快地吃上一碗热干面。

采写整理: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彭福祥             


报道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1159460?site4

2020-02-14